2022年成人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干】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征是( )。
【选项】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时空限定性
D.运动性
【答案】A
【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考点】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题干】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 )。
【选项】
A.阶段性的统一
B.条件性的统一
C.多样性的统一
D.历史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异彩纷呈,形态万千,具体性质和形态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在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考点】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题干】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 )。
【选项】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时空限定性
D.运动性
【答案】A
4.【题干】辩证否定的实质( )。
【选项】
A.全盘否定
B.自我否定
C.回复
D.扬弃
【答案】D
【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考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5.【题干】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及( )。
【选项】
A.社会历史性
B.主观创造性
C.主体多元性
D.目标单一性
【答案】A
【解析】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
手段、对象、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物质性的。只有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创造性,即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其发挥程度的高低,是人类实践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考点】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
6.【题干】价值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 )。
【选项】
A.积极意义
B.绝对意义
C.消极意义
D.相对意义
【答案】A
【解析】价值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考点】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
7.【题干】社会存在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以及( )。
【选项】
A.物质生产方式
B.社会风俗
C.政治文化建设
D.历史传统
【答案】A
【解析】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考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8.【题干】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
【选项】
A.政党
B.国家政权
C.立法司法制度
D.行政制度
【答案】B
【解析】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和实体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如法院、政权机关)。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考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9.【题干】社会领域存在着很多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
【选项】
A.社会主要矛盾
B.社会基本矛盾
C.次要矛盾
D.非基本矛盾
【答案】B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
【考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0.【题干】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
【选项】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政治关系
C.***
D.家庭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考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1.【题干】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选项】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提出和阐述
C.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为城市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B
【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考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2.【题干】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
【选项】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答案】C
【解析】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会议遵义会议。
【考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3.【题干】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动力是( )。
【选项】
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D
【解析】革命的动力:
(1)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革命的主力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也是工人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
(4)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势力束缚,具有反帝反封的愿望,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在经济、政治上没有割断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因而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4.【题干】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相互关系中,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 )。
【选项】
A.土地革命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武装斗争
D.城市隐蔽战线
【答案】B
【解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根本的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关系。其中,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5.【题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时期是指( )。
【选项】
A.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
B.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的社会形态。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6.【题干】《论十大关系》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前五个方面主要讨论的是( )。
【选项】
A.经济领域问题
B.国际战略问题
C.政治生活问题
D.思想文化问题
【答案】A
【解析】《论十大关系》包括:
(1)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与非的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前五个方面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领域问题。
【考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7.【题干】贯穿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路线是( )。
【选项】
A.放下包袱轻装入阵
B.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C.开放脑筋集思广益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考点】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